Tuesday, July 17, 2007

[星洲日報] 選委會開民主玩笑

■ 六日譚『初聲之犢』專欄 (2007年7月18日)

選舉委員會宣布凡仍然使用只有7個數位的舊身分證、未更換大馬卡的合格選民將在來屆全國大選喪失投票資格,而且他們的名字將從選民冊被刪除。

無可否認,只接受持大馬卡公民登記成為選民將讓選委會的行政作業較為方便與簡易。然而,在政府向來皆不遺余力地鼓勵人民登記選民、履行公民義務時,為何選委會卻在大選即將來臨之際,非但不配合政府的鼓勵,反而制定這項新政策以阻止選民投票?

投票是最基本的公民權利,即使持有舊身分證者,也屬於馬來西亞的公民。在貫徹一人一票的民主原則下,選委會的職責應該是鼓勵全體國人參與投票及民主建國進程。但是,選委會如今卻因為尚未更換大馬卡這種技術性問題,否決了憲法賦予國人的民主權利。

其實,若選委會基於舊身分證將引發更多幽靈選民問題或其他選舉舞弊事件,而決定將舊身分證登記為選民者從選名冊除掉,相信國人尚能接受。然而,選委會秘書卡瑪魯查曼卻表示,實施這項政策是為了“配合國民局鼓勵國人更換大馬卡而采取的努力”。

Continue reading...

Monday, July 16, 2007

[報館退稿] 馬華願渴梅止

■ 《星洲日報》六日譚『初聲之犢』專欄 (2007年7月16日退稿)

華小不足誠然變成了華社被迫接受,也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對於華裔執政黨而言,華小不足是高度敏感課題,以致馬華近期因為其“華小不足”的神經線被觸動,而與民主行動黨就“公雞生蛋論”展開激烈的文告戰。

在朝野政黨相互批判之際,我們不妨參考華文教育權威機構——董教總的數據,從中針對華小所面對的問題,釐清並掌握一個較為廣泛、清楚的概念。

根據董教總華小工委會調查研究及資訊組整理自教育部資料的《教育統計數字》顯示,我國華小的數目從1970年的1千346所,至1980年減少34所至1千312所。

1990年,有關數據再滑落22所至1千290所;到了2000年,我國華小數目進一步跌至1千284所,直到2007年才略微回彈至1291所。(資料參考:http://ucstam.djz.edu.my/jytj/jytjmain.htm)

與此同時,盡管我國華小生人數從1970年43萬9千681名,增加將近五成至2005年64萬5千669名,但是華小數目卻不增反減高達55所!在增建每一所華小幾近艱辛困難的情況下,我國竟然每年平均有一所華小被關閉。

Continue reading...

Monday, July 2, 2007

[星洲日報] 國會直播勢在必行

■ 六日譚『初聲之犢』專欄 (2007年7月3日)

直播國會辯論實況的要求屢次被提起,希望藉由國會直播讓人民可以了解國會開會的情況與辯論內容,同時也將民選議員們在這個國家最高立法機構裡的表現赤裸裸地公開,以接受人民的審判。

前陣子在國會鬧哄哄的“月漏論”掀起了國陣議員發表歧視女性言論的風波,最後在社會的高壓輿論下,兩名涉及者最終不得不向社會大眾道歉,以平息人民的不滿與憤怒。在歸功於媒體持平且專業地報道這起風波之余,當時網絡上所流傳的“月漏論”國會辯論實況片段,讓人民親眼看到國陣議員如何大放厥詞,的確也制造了相當程度的社會輿論壓力,再度開啟人民對國會會議及議員辯論素質的重視。

正當我們強烈呼吁政府打造“第一世界國會、第一世界基建、第一世界思維”的同時,被我們視為第三世界國家的越南早已允許直播該國國會質詢環節。

越南的國家憲法規定,國會議員有直接質詢官員的權力。在國會開會期間,相關政府官員須出席國會以供議員們就某些問題進行質詢。就因為國會允許電視台及廣播電台全程直播質詢環節,相關政府官員在質詢環節的應對工作上變得不能馬虎,而作為質詢者的民選議員更需要在有關方面掌握充分認知,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因為全國人民將透過電視與廣播電台,審核其議員表現與資格。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