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東
馬來政治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來到吉蘭丹,更是多姿多彩、百花齊放。單從權力所在而言,丹州至少有四個「政府」,相互制衡和競爭。
2005年5月的某個早上,黃進發和我乘火車抵達哥打巴魯,來到州務大臣聶阿茲的辦公室進行學術訪問。進發研究大馬的選舉制度,我則研究伊斯蘭政治。
隨口問守衛大臣當天的活動,他答說「precouncil」會議,或曰「會前會」。所謂「會前會」,指國會或州議會正式會議之前,政黨領袖召集本黨籍議員私下進行非正式匯報。
我當時清楚丹州議會會議剛過,不可能是州議會會議,因此特別好奇。守衛說,是州行政議會的會前會。各州行政議會即州內閣,你可曾聽過聯邦內閣開會前,部長們先「pre-council」一番?
英國式民主內閣制,成員都是同黨籍議員,可以集體秘密議事、共同承擔責任,同黨人又何以需要會前會呢?
原來,丹州的政治結構實質權力分散在回教黨籍的州政府、國陣中央政府控制的聯邦機構、有實權的蘇丹(以及稱為Raja Perumpuan「女王」的蘇丹后),外加割據話望生一方的東姑拉沙裡手中。
三方人馬各懷鬼胎
州行政議會成員包括回教黨籍的行政議員(州部長)、蘇丹直接委任的州秘書及州財政,以及聯邦政府委任的州法律顧問。三方人馬儘管多年來都維持每兩周開會一次,但各懷鬼胎則在所難免。
回教黨為了避免政治考量遭到蘇丹委任的官員或聯邦政府委派的法律顧問破壞或「騎劫」或消息走漏,行政議員每回兩週一次的星期三行政議會會議前,星期二必先進行「會前會」內部磋商共識,然后在具有法律效應的行政議會裡正式通過。
對于其他各州統治者的「君主立憲」理解,並不適用于丹州蘇丹。當中有歷史因素,也多少有點以泰王的手段作為榜樣。
英國人以3種不同的制度統治馬來亞。海峽殖民地是英國「正式」的皇冠殖民地;以錫礦區為主、1896年成立的馬來聯邦(雪蘭莪、霹靂、森美蘭、彭亨)是英國官員涉足很深、行政機構統一的單位;1909年從暹羅手中拿來的北馬四州馬來屬邦(un-federated Malay states)(玻璃市、吉打、登嘉樓、吉蘭丹),只能算是英國的「保護邦」。
馬來亞獨立以后,前馬來聯邦和海峽殖民地的州屬的州民事服務單位,都與聯邦體系成為互相可以借調的趨同系統。但是,馬來屬邦除了玻璃市之外,其他州屬仍然保有各州本身獨立于中央的民事服務單位。
英國人統治期間,馬來屬邦的蘇丹因為英國人只以「顧問」身分輔政,加上這些州屬都在礦區以外、資源並不多、不屬英國的核心利益範疇,因此英國派外人員很少,主要仰賴當地馬來精英治理。馬來屬邦的王室在這樣的背景下,幾乎握有所有治權。
有將無兵的窘境
1959年進行的第一次全國普選,是各州蘇丹失去治權的開始。與王室關係密切的聯盟,在吉蘭丹和登嘉樓竟然落敗失去政權(登州回教黨于1961年因議員跳槽而失去政權)。其中,丹州的保皇派落敗給社會上唯一可以和名門望族抗衡的另一種社會精英—回教黨的地方宗教司。
王室儘管失去了州政府的表面權力,但丹州蘇丹與其他州屬的王室不同。丹州王室直至今日,仍然掌控州秘書以降的所有州民事服務人員的實質編製和任免權力。
從這一點來看,丹州除了歷史上受到暹羅/泰國文化的影響,連當代「君主立憲」蘇丹的權術策略,也似乎有著泰王駕御泰國軍方與民事服務的身影。丹州無論國陣還是回教黨的民選政府,這些年來,長期過著有將(行政議員)無兵(官僚體系)的窘境。
2001年回教黨挾著州議會裡絕大多數席次優勢,通過議案廢除蘇丹對法案的御准權,以及對官僚體系的控制,最終因蘇丹不御准法案而不了了之。
丹州蘇丹不是所有時候都與回教黨州政府對著干。1990年大選,當回教黨與東姑拉沙裡的46精神黨合作時,蘇丹公開支持反對黨,替換殿下當時不悅的國陣政府。
目前,丹州蘇丹未免聯邦政府勢力太強,加上不能接受巫統丹州主席安華慕沙,配合回教黨政府在各方面向蘇丹及蘇丹后示好,王室與州政府的關係進入和好期,有著暨聯合又鬥爭的意味。共同敵人是可以中央地方一線牽的聯邦政府。
除了蘇丹與州政府的兩股勢力,丹州有著沙巴、砂拉越以外最多的「聯邦機構」。這些機構與州政府的行政職權往往相互重疊,甚至比州政府有著更多的資源,代表聯邦國陣政府在丹州進行地方統戰工作。
另外,丹州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全州70余萬名選民,其中超過95%居住在48%的土地上,另外不到3萬名選民住在占該州超過半數土地的話望生國會議席。
話望生國會議員東姑拉沙裡是丹州蘇丹的王叔,自1962年從政,至今近50年,多次與首相職擦肩而過。
丹州王室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多次因為「二王」問題而發生內戰。所謂「二王」,即年幼的少主即位時委任王弟為儲君,但本身有了成家立室后,卻希望自己的王子當儲君。英國人介入丹州政治后,于1920年「協調」蘇丹與二王簽署協定,權歸蘇丹,錢歸二王,從此相安無事。拉沙裡的祖父就是那個有錢沒權的二王。
拉沙裡這個話望生國會議員,因為錢多,所以也像個割據一方的小政府。
丹州政治,是馬來政治的例外,卻也說明馬來政治不是鐵板一塊。箇中奧妙之處,實在很多。
(劉鎮東將于11月15日出版評論集《亮劍—踢爆馬來政治》,本文是該書收入的其中一篇未曾發表的新作。)
Thursday, November 15,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